绒娟和蛛丝卷娟的区别
绒娟的绒毛更分散,在叶尖叶缘分布,而蛛丝卷娟的蛛丝更为集中在中心一带,而且夏天蛛丝容易消失不见。此外绒娟的形态更包裹。下两图为蛛丝娟娟
本文绒娟的资料、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编辑和补充,欢迎留言补充你的绒娟养护记录。
更多关于UBC植物园里的多肉植物:https://www.mstx888.com/ubcgarden.html
]]>如果没开花,区别方法是:长生草会长出侧芽来繁殖,而神须草则是通过叶心分裂繁殖。即使有些种类也长侧芽,但侧芽都是球形,比长生草的幼株要萌得多。
其实这都不是完全科学的方法,它们内在的区别在于二者的染色体基数。
]]> 土要透气
长生草在野外生长在石缝里,所以根喜欢透气,土最好用泥炭、椰土、珍珠岩、蜂窝煤烧剩的碎渣等充分混合,这样的土透气透水。南方潮湿,大颗粒的比例耍多一点,北方则小颗粒多一点。
又晒又凉
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,只有全天太阳暴晒,但同时寒风阵阵。家庭栽培时,最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是春、秋、冬。在这三个季节,最好把花盆放在窗外,能晒多久晒多久。长时间的日照,长生草会展现出最美的颜色。
度夏和越冬
夏季高温高湿,对长生草是个考验,这时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,但又不能太暗,需要明亮的散射光。打个比方,阳光晒进屋里,地上投下了窗框的阴影,阴影里的光强就是“明亮的散射光”。另外夏天要少浇水,因为空气湿润,土壤很热,水多了会把植物闷死。但长生草的叶片在多肉植物中比较薄,长时间缺水也受不了。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。如果你的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,又住在特别潮湿的地区,那么最好忍痛分分株,都挤在一起的话会不透风,容易腐烂。
长生草能耐受极低的温度,健壮的植株即使结了霜也不会冻死,最低耐受温度在-20℃左右,因此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安全过冬。但前提是入冬前己提前放在室外一段时间,让它对降温能逐步适应。如果突然从温暖的室内移至室外,植株会冻死。南方若冬季多雨,要注意避雨。
与虫斗争
长生草比其他多肉植物更容易染上“根粉介”(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),如果中招了,可以用蚧必治、速扑杀、呋喃丹等药物灌根。但这几种都属于高毒性农药,建议不用为好。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,清洗根部后种入新土。
种子繁殖VS侧芽繁殖
若想长生草开花结实,需要冻一冻它。根据经验,若过冬时温度低到-20℃以下,第二年春天的开花几率就会大大增加。这是长生草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,它们感到自己要被冻死,就会赶快开花结果,结出大量的种子,在死前留下后代。园艺师通常在此时让昆虫在各品种的花朵之间传粉,随机产生新的杂交品种。至当年秋末,待种荚干枯但未裂时便可采种。PS:白夭气温20℃以上就可播种了。
长生草一个植株一生只开一次花,开完花就死,所以如果没有大量的植株做后备军,不要贸然用种子繁殖法。最可靠的是等它长出侧芽。时间长了,新老长生草便会盖满盆面,达到“爆盆”效果。还可以把侧芽摘下来,种到别的盆里,假以时日就会成为一盆新的长生草大餐啦。平时:播种土可用泥炭、珍珠岩、蛭石以1:1:1比例混合,充分吸水后,将种子均匀撒播,无需覆土。通常2-3日后便可萌发。
造景
长生草适合群植在一起,欣赏“百花齐放”的壮观美。慢慢地,它的侧芽会溢出花盆,形成长生草“瀑布”。也有人把它种在墙缝里、砖块间,更有原生的昧道。开动脑筋,让“永恒之莲”开遍你家吧!(作者:博物杂志)
长生草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,长生草属,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。这里都是贫瘠的碎石,所以它的叶片变得肥厚多汁,用来储存宝贵的水和营养。山上寒风凛冽,所以整个植株紧缩成莲花状,避免被风吹断吹干。欧洲人见到这花朵一样的植物在山上傲然“盛开”,连冬天也不凋落,反而每年越繁殖越多,于是认为它可以永生(事实上长生草属开花后会死亡,但往往死亡之前已遗留下无数子孙)。长生草属的拉丁文属名Srmpervivum 就是由:simper(永远)和vivus(生存)两个词组成的。
百年前,一些欧洲百姓就把长生草用于美化坏境了,方法特别简单粗暴:将长生草从石缝里拔下来,扔到屋顶上,顽强的它就能把根扎在瓦片间,然后逐渐繁殖,铺满整个屋顶,造出一片空中花园。后来,园艺家们也关注到了这神奇植物,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,长生草属目前已形成400余个园艺品种,除蓝色之外,彩虹中的每个颜色都能在不同的品种中见到,实在是异彩纷呈!
而中国,虽然早就引进了长生草,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,加之商家把它宣传为“电脑旁植物”,导致民众把它放在缺光的桌上,像一般植物一样浇水用土,这样会使植株状态极差,逐渐死亡,所以大家对它一直兴趣不大。直到近两年,随着多肉植物异常火爆,随着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,拍回一张张外国花园里的长生草美图,让国内爱好者纷纷“中毒”,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也输入了国内。大家终于意识到,长生草原来可以这么美丽,开花的长生草更令人无法直视!(至此长生草华丽转身,部分品种的价格也不可与观音莲同日而语!)
观音莲的生长习性及养护方式
观音莲喜阳光充足和凉爽干燥的环境,夏季高温时和冬季寒冷时植株都处于休眠状态,主要生长期在较为凉爽的春、秋季节,生长期要求有充足的阳光,如果光照不足会导致株形松散,不紧凑,影响其观赏,而在光照充足处生长的观音莲,叶片肥厚饱满,株形紧凑,叶色靓丽。总的来说,观音莲是非常好侍候的多肉植物,基本上很难死,但是养护不当,容意叶片下垂,形成徒长的状态,避免徒长最好方法就是少浇水,多晒太阳。
浇水:观音莲虽然基本养不死,但是很容易因为水大了就造成徒长的烦恼,因此建议浇水之前,先看下它的状态,如果叶片下搭,就先别浇水了,等叶片聚拢了,真像观音莲了再浇水,或者叶片是在是软趴趴了,这时候浇水也还来得及。另外雨天,或者浇水,都要避免叶芯积水,长期积水,容易烂芯。观音莲实在太好养活了,所以,配土真可以很随意,但是还是要记住,土壤长期湿润,观音莲容易徒。
光照:除了盛夏适当遮阴,均可全日照,充足的光照,可以让观音莲的叶尖变红变紫,更具看点,当下部叶子往下搭的时候,就是光照不足的征兆了。
通风:所有的多肉都喜欢通风,可有效避免病菌滋生,尤其是盛夏的时候。
度夏与越冬:夏季温度上30度的时候,应适当遮阴,加强通风,节制浇水。由于观音莲生长力是在太旺盛了,莲座下部经常堆积着一堆枯去的叶子,和一圈的小崽子,夏季高温湿热的情况,容易造成根茎部腐烂,应适当去除枯叶,加强通风。冬季温度低于5℃,应控制浇水,若再低,则要考虑搬进室内越冬,尽量选择向阳的室内。也有花友实验证实观音莲可抵御零下十一二三摄氏度的低温。
观音莲的繁殖方式
观音莲繁殖方式有叶插、拔小崽枝插、分株。因为观音莲是在是太容易群生了,因此一般也不会采取叶插,如果要叶插尽量选取厚实的叶片。更常见的繁殖方式,是拔莲座下的一群小崽进行枝插,通常拔下的观音莲小崽走茎是很长的,可适当修短,放今天等伤口愈合,再插在于土壤中,极易繁殖。分株则是,让观音莲的小崽长得足够大,有自己的根系,分株重新种下。
观音莲小贴士
喜欢种植观音莲的人,大抵是冲着它那类似莲座的外形,既好看又具有吉祥的象征!但一旦叶片下垂,观赏性则大打折扣,避免走入徒长的烦恼最好的方式是节制浇水和多光照。如果真的徒长了,可以考虑把下垂的叶片掰掉,虽然会下了一圈,但好歹又是观音莲座了!